你的官网,真的在替企业说话吗?
前几天帮朋友看他们公司的新网站,打开第一眼我就乐了——这年头居然还有企业把"公司成立于1998年"放在首屏最显眼的位置。朋友一脸自豪地说"这可是我们老板亲自定的版式",我差点没忍住反问:"所以访客点进来是为了看你们公司的出生证明?"
企业网站早就不该是电子版宣传册
说实话,十年前做企业网站确实简单。把公司简介、产品图片、联系方式往上一堆,顶多再加个新闻动态,齐活。但现在?这种设计思路简直像拿着翻盖手机炫耀科技感。有次我打开某制造业网站,满屏都是"专业专注XX年"的标语,找了五分钟愣是没看懂他们具体做什么产品。
现在的用户可没耐心玩解谜游戏。据我观察,优质企业网站都在做三件事:
1. 5秒内说清核心价值(比如某环保设备商直接把"帮您省30%污水处理成本"做成动态计算器) 2. 交互设计暗藏销售漏斗(曾经见过个绝妙案例:B端客户点"解决方案"直接跳转案例库,C端客户点同个按钮却进入产品对比页) 3. 内容要像会客厅的咖啡(有家做智能锁的网站,把枯燥的技术参数改成了"3步教会物业阿姨使用"的短视频)
那些让人哭笑不得的设计通病
上周连续看了二十多个企业站,发现几个高频槽点:
- 领导致辞比产品详情还长(真的会有客户冲着董事长照片下单吗?) - 产品分类像迷宫(见过最绝的是把"工业阀门"藏在"社会责任"二级菜单里) - 联系方式玩捉迷藏(有个站点的"联系我们"按钮颜色和背景完全融合,我盯着屏幕找了十分钟)
最要命的是移动端适配。有次在地铁上打开某供应商网站,弹窗广告占半个屏幕,关闭按钮小得要用放大镜点。等终于关掉广告,页面已经自动跳转到三年前的老版网站——这种体验堪比让客户穿着高跟鞋走鹅卵石路。
好设计其实在玩"心理游戏"
去年参与过某个跨境电商网站改版,我们把"立即询价"按钮从蓝色换成橙红色,询盘量直接涨了40%。颜色心理学?不,这背后是更深的逻辑:当整个页面都是冷色调技术图表时,暖色按钮就像黑夜里的便利店灯箱,天然吸引点击。
另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细节是文案温度。同样是展示资质,A公司写"荣获ISO9001认证",B公司写"每件出厂产品经过137道检测",你说客户更相信谁?有家做实验室设备的客户听了建议,把"10年行业经验"改成"为327家科研机构节省实验时间",当月线上咨询量翻倍。
未来三年必须重视的三大趋势
最近和几个设计圈老友聊天,我们发现这些变化正在发生:
1. AI导航开始普及 去年还觉得聊天机器人是噱头,现在已有企业站用AI快速匹配需求。比如输入"适合200人工厂的除尘方案",系统直接调取对应案例,比让客户自己翻产品手册强多了。
2. 短视频替代产品说明 特别适合机械设备类客户。有家做自动化产线的,把"技术优势"板块改成3分钟车间实拍视频,播放量是原来PDF下载量的20倍。
3. 数据可视化成为标配 见过最聪明的做法是某能源企业,首页放了个实时更新的"累计为客户发电XX度"计数器,数字跳动间就把实力证明了。
改版前先问自己三个问题
每次客户说要 redesign,我都会先让他们做个小测试:随机找5个非本公司员工访问现有网站,记录三个数据:
- 第一次点击发生在第几秒? - 能否在30秒内说出你们是做什么的? - 哪个页面让他们皱眉头?
结果往往很扎心。有次测试发现,80%的用户把"最新动态"误认为是招聘栏目——因为图标用了个人形剪影。你看,设计师觉得显而易见的逻辑,用户可能完全get不到。
所以下次有人跟你说"网站只要高大上就行",不妨反问:是让老板觉得高大上,还是让客户觉得好用?毕竟企业网站本质是个24小时营业的销售员,穿着燕尾服却说不清卖点,还不如穿工装裤的实在小伙呢。
(写完突然想起朋友那个网站——后来他们终于把成立年份挪到了页脚,首屏换成动态展示客户案例。据说两个月后,网站留资率提高了三倍。你看,有时候改变就是这么简单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