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第一张名片该怎么打造?
说真的,现在要是一家公司连个官网都没有,客户心里难免犯嘀咕——这该不会是个皮包公司吧?我有个做建材生意的朋友,前两年死活不肯建网站,觉得"酒香不怕巷子深"。结果去年参加行业展会,人家采购商开口第一句就是"先发个官网链接看看",当场把他给整不会了。
网站早不是选择题了
记得十年前帮亲戚弄淘宝店时,随便套个模板就能开张。现在可不一样,企业官网简直成了营业执照之外的"第二张身份证"。上周去产业园转悠,连卖煎饼的小档口都在玻璃门上贴二维码,扫码直接进点单页面。这年头,要是你的官网还停留在"公司成立于1998年"这种古董级界面,客户怕是连联系方式都懒得找。
有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:很多老板舍得花二十万装修实体展厅,却觉得花两万做网站是冤大头。其实现在年轻人谈生意,都是先在网上把你"扒"个底朝天。我见过最夸张的案例,某设备供应商因为官网产品图拍得像二手货,硬是被甲方砍掉15%的报价。
别被花架子迷了眼
最近帮几个客户看网站方案,发现大家特别容易陷入两个极端:要么是极简到只剩个LOGO的联系方式,要么搞得像门户网站似的,连员工食堂菜谱都往上堆。说实在的,网站这东西就跟相亲照似的,既要让人一眼看懂你是干嘛的,又得留点让人想深入了解的钩子。
去年帮餐饮连锁品牌改版,老板非要首页放360°全景视频。结果测试时发现,用手机打开的顾客八成都在视频缓冲时就退出了。后来改成加载更快的动态菜品展示,转化率直接翻倍。所以啊,那些炫酷的特效真不如一碗看得见油花的红烧肉来得实在。
移动端体验才是命门
现在查企业信息,十个人里有九个半是用手机。但有些网站电脑端看着挺像样,手机打开要么字小得要用放大镜,要么按钮间距近得能玩"打地鼠"。我丈母娘上次想找家附近的养老院,就因为官网预约按钮在手机上死活点不到,最后选了另一家。
有个做服装批发的客户更冤,花大价钱做了3D展厅,结果发现70%的访客都用的是千元机,加载个模型要半分钟。后来改成静态lookbook配短视频,订单反而多起来。所以说,网站制作真不能只顾着满足老板的审美,得站在顾客的手机配置上想问题。
内容要像新鲜蔬菜
见过太多"僵尸网站"了,新闻停留在三年前,团队照片里的人都离职两轮了。这种网站还不如没有——就像超市货架上的过期食品,看着就让人心里发毛。我建议客户至少每季度更新一次案例库,产品页面跟着促销活动走,团队照最好每年换新。
有个做智能家居的客户特别聪明,他们把官网做成"装修日记"形式,每个月更新两三个客户案例,从毛坯房到智能化的全过程都晒出来。结果这些内容被业主自发转发到各种装修群,比投广告效果还好。你看,网站内容要是活起来,自己就能长腿跑业务。
后台管理别成摆设
很多公司网站上线时热热闹闹,后来发现改个电话号码都要找外包公司,渐渐就懒得更新了。现在成熟的建站系统,连前台小妹培训半小时都能更新产品图。上个月去参观的模具厂,车间主任自己用手机就能上传最新加工视频,官网直接成了动态产品手册。
最怕遇到那种把所有权限都攥在IT手里的公司。有个客户市场部想改个活动banner,走流程审批完活动都结束了。后来给他们装了可视化编辑器,市场部小姑娘现在天天乐呵呵地折腾页面,访问量肉眼可见往上涨。
说到底,企业网站早不是"有没有"的问题,而是"活不活"的问题。它就像门店的玻璃橱窗,既得擦得亮堂堂的,又得经常换陈列。那些把官网当成数字时代第一张名片来经营的企业,往往在客户心里也先入为主地占了位置。下次再遇到说"网站没用"的老板,不妨问他:你会把公司招牌用报纸糊起来吗?